十二屬牛的來歷 十二屬牛的故事傳說
十二生肖里,牛位于丑位,居鼠后,和十二地支配屬“丑”,故1天十二時辰中的“丑時”——夜間一點至三點又“牛時”。有關十二屬牛你了解是怎樣來的嗎?為何牛會排在第2位?個中具有怎樣的故事傳說?有關牛的文化故事和趣談又有哪些?想了解有關十二屬牛的文化標題的話跟隨小編來看看的吧!
十二屬牛的來歷
牛在十二生肖里居次位,和十二地支配屬“丑”,故1天十二時辰中的“丑時”——夜間一點至三點又“牛時”。易卦為“坤為子母牛”。
古時,牛正是玉帝殿前的差役,常常往返于天宮和大地之間。有1天,農夫托牛給玉帝傳個口信,說是人間寸草不生,大地光禿禿的,太難看,請玉帝帶點母草籽給人間,把人間穿著穿著打扮得好看些。玉帝聽了,感受有些道理,便問殿下眾神誰愿去人間撒草種。
“玉帝,我愿去人間撒草種。”牛王毛遂自薦地說。
“你他們是個草草了事的家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說。
“玉帝放心,這一點小事我都辦不好,甘愿受罰。”牛王堅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請求,屬咐牛王到人間后,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王帶著草籽,走出天宮,在跨出南天門時,不小心跌了一跤,附下人間后,頭腦暈乎乎的,誤以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2年,野草叢生,農夫根本沒法種莊稼了。
他們托灶神告訴玉帝,野草過多,莊稼沒法生長。玉帝了解壞事了,召來牛王一問才了解粗心的屬牛王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辦壞了。
“你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間遍地里草,當初你怎樣保證的?從今 之后,你與你的子子孫孫都只準吃草,協助農夫除草,和此,祖祖輩輩是協助農夫干活兒。”玉帝說完,怒氣未消,飛起一腳踢向老牛,牛王一個筋斗從天上落到人間,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牛從此便一輩子給農夫當苦力,而且人未停止啃青草。直至今天,他的那排上牙也還沒有長出來。
可是,牛他們是個知過即改的好動物,他不辭勞苦,勤懇踏實,拉車犁田從來不松套,為農夫做了許多工作,贏得人們的好評。在排生肖的時候,人們一至推舉他為生肖。如果不是投機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搶先得了頭名,牛王一定還可能會當上生肖首領呢。
牛憑自己對人類的貢獻當上了人類的生肖。
凌晨1——3時(即“丑時”)。此時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細、最舒服,丑時同牛相配。
十二生肖趣談之丑牛
十二生肖里,牛位于丑位,居鼠后。對此,古往今來的人們都頗感不平,編出許多故事來編排老鼠的投機取巧,占了牛之先,由此來為勤懇的屬牛正名。自然,這些故事針對解釋牛屬丑沒有多大的意義,反映出人們對牛的好感。
牛在農耕社會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殷商甲骨文多見“犁”字,像牛牽引著犁頭啟土之形。在牛肩胛骨上刻寫著丑字牛字的時代,不清楚仰望星空的古人可曾在天上尋找到牛的形象。
另據《博物志》記,相傳大海和天河相通,海島上有個人發現每年的8月都有木筏漂來,過不多久就漂去。有一次,這個人坐上木筏,隨木筏漂流了近一個月,進到到一條大河,岸邊有亭臺樓閣,美輪美奐。接著,他看見有一俏麗的夫人在織布,又見一男子牽著牛到河邊去飲水。海島人記住日期,返回后問卜人,卜人答:“那1天,有客星犯牽牛宿。”海島人方知自己到了天河,牽牛者是天上的牽牛星宿。這個故事將牽牛星宿進一步擬人化、生活化了。
牛宿為北方七宿之一,位于北天區,靠近十二生辰的丑宮——將丑為牛,天上的屬牛宿同丑宮方位符合。牛宿的近鄰為天田星宿,凡間牛耕凡間田,天上的屬牛當然耕的是“天田”。耕牛的豐功碑,就這樣被樹立在了銀河之畔。
牛的位置和作用如此重要,理所應當的的,也就由此衍生出許許多多有關丑牛的風俗,下面讓古易方帶你看一下,有關牛的故事及風俗。
其1:
居住在貴州省遵義、仁懷一帶的仡佬族人民愛牛如寶物,敬牛象菩薩,從來不打牛、罵牛、更來吃牛肉。每年農歷10月初一還要過“牛王節”,為牛作壽。
“牛王節”這天,所有耕牛需要放1天假,不再做工。這天,仡佬人不僅要給耕牛吃最的飼料,還要買肉殺雞,做粑粑,備米酒,給牛作壽。他們為牛披紅掛綠,并在牛角上掛上做好的粑粑,然后把牛牽到池塘或水田邊,讓牛從水中看到自身的倒影,邊吃粑粑,邊作自己欣賞。如附近沒有池塘、水田,則用盛滿清水的木盆代替。這就叫給牛作壽。給牛作完壽,全家中的人才圍坐桌前,飲酒吃肉,以示慶賀。
仡佬人為何如此敬重耕牛呢?相傳很久以前,仡佬人在封津統治階級的壓榨下,生活非常貧困。有1天,山寨里的仡佬人扯起了造反的大旗,爭斗非常激烈。殘暴的統治者將山寨包圍了七天七夜,眼看起義者就要被殘酷鎮壓。正在此時,一條老牛沖了過來,銜住起義頭領的衣服,把仡佬人引到通向山后的石洞,逃脫了統治者的圍剿。
從此,仡佬人把牛看成是救命恩人,不吃牛肉的食俗始終延續至今。
其2:
鄧州城東北約15公里處,在個集鎮叫白牛。為什么集鎮起了個白牛的名字呢,這里邊有個美好的傳說。
相傳西漢階段,南陽郡設在鄧州城。太守召信臣勤政愛民,看到鄧州缺水澆地,便千方百計興修水利工程。白牛附近多是漫坡,每遇雨季,四面八方的水都涌向地勢低洼的白牛,被召信臣稱之為九江匯流,常常積聚不散,乃至漫溢成災,造成嚴峻的損失。所以召太守動員百姓搬遷,他想在下游修一條壩攔水澆地。
常言道:“熟土難離”,許多人舍不得這片肥沃的寶土——這兒地里長出的大白菜吃著沒有筋,一有特產遠近聞名;二臨鄧州至南陽的官馬大道,交通方便,大部分百姓依舊留居不遷。
有一年天下連陰雨,瓢潑碗倒直下九九八十1天。百姓們盡管天天燒香、夜夜許愿,乞求老天爺庇護,但雨依舊不住點,下得溝滿河平,到處一片**,四面八方的水依舊朝這里涌來,老百姓的房屋多有倒塌,人心慌亂。
正在危急時時刻刻,一道電閃中,只見一頭巨大的白牛踩水而來,通身似雪一樣白得發亮,雙角恰似一雙犁頭,兩眼發出電一樣的亮光。只見大白牛在大水中央四下一望,便看清了水的流向。此時他把頭低下去,雙角插入泥水中,蹬腿弓身猛力朝前拱去,一趟以往便是一道河溝,泥堆土坎統統都被豁開,大水順著拱開之處洶涌而下。沒有多大時候,拱開幾道長溝,水便傾瀉出去,水位迅速下降。逃難的人們這才敢回家。有人順岸邊找尋大白牛,只見泥巴地中有幾個頭大的蹄印,卻不見了大白牛的影子。此事迅速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紛紛感激地說:真是救人苦難的神牛爺呀!
大水退去之后,街東邊低洼處被水沖成了大坑,隔斷了從東邊來的大道。由于水深坑大,橋也無法架,使過往的客商和行人無路行走,只能望水長嘆,望街長嘆。
正當人們束手無策時,發現水面上有位銀發如霜的老漢,架著一只木排,往岸邊撐來。看著他年齡雖大,卻非常精神,盡管木排上人多,還堆著許多貨,老年人撐起來卻輕易穩當,邊撐邊笑著問問這、問問那,有的時候還逗逗小娃們,好像一點不費勁兒。這里往來的人多,老漢從早撐到晚,從來不歇閑,一連撐了好多天,始終至積水退去,路道通暢之后,老漢才留下木排,獨自向遠方走去。有人追著老漢,想看他家住哪里,再趕也赴不上。眼看著老漢走進一片樹林里,等追進去一看,不見老漢的身影,只恍惚望見一只大白牛,從樹林中向東方遠去。
從此,人們非常懷念這只救命的白牛神,把這個集鎮改稱之為白牛以作紀念,把白牛拱開的幾條水道稱之為旱九江。這個美好的傳說世代流傳著。
其3:
德昂族村寨,稻谷收完后,第一口新米要先給牛吃,由此說明對牛的尊敬和感激。有關德昂族敬牛的習俗有個傳說:很久以前,在一座山上住著兄弟倆,父母早亡,留下一幢房屋和一頭黃牛。
哥哥貪懶心狠,弟弟老實勤勞努力。有1天弟弟在外干活時,黃牛忽然說起話來,他告訴弟弟,你快回去,你哥在家燒粑粑吃呢。弟弟半信半疑地回到家,見哥哥正在吃粑粑。從此之后,弟弟對黃牛很好。又有1天,黃牛告訴他,你哥又在家炸干巴吃,弟弟回家一看確如黃牛所說。哥哥見弟弟忽來,一言不合把油鍋推翻,潑出來的油濺到弟弟腳上。
弟弟很傷心,決策和哥哥分家。分家時,老實的弟弟要是黃牛。分家后,弟弟便牽著牛爬山涉水,不知走了多少路,最終在一個山洞里棲身。這個洞里有個水塘,每遇單日仙女就來此洗澡。有1天黃牛偷了一個仙女的衣服,仙女找不到他們衣服回不了天宮,便和弟弟成了親。成親后的第2年,仙女性了一個兒子。不久,弟弟將黃牛偷衣服的事跟仙女講,而且還拿出衣服給她看。仙女看到衣服,便馬上搶以往穿上,抱著兒子回到天宮。
黃牛也馱著弟弟追到天宮,向天神要兒子。天神說:“你能開出一百畝地,我就把你的兒子給你。”弟弟只好牽著牛回來開墾荒地。他終日辛勞,早出晚歸,總算開出了一百畝地,并在地上種上了莊稼。天神被觸動了,將兒子還給了他。他欣喜若狂,帶上兒子騎著黃牛回到了山寨。從此,德昂人學會了種五谷。他們為了感謝黃牛,便將每年的新米先給黃牛吃。他們認為,牛吃了新米,田犁得好,能長出好莊稼,給山寨帶來幸福好運。
牛的文化趣談
我國少數民族也有慰問耕牛的習俗,稱之為“獻牛王”。貴州的荔枝、羅甸、安龍等地的布依族,以 農歷4月初八為牛賀歲。是日,讓牛休息1天,讓牛吃糯米飯。仡佬族的屬牛王節也叫做“牛神節”、“敬牛王菩薩節”、“祭牛王節”,每年農歷10月初一舉行。那1天,人們不再讓牛勞動,并用上好的糯米做2個糍粑,分掛在牛角上,然后將牛牽到水邊照看影子,由此種方法為牛祝壽。在貴州榕江、東江一帶的侗族中,每年夏天6月初六舉行“洗牛節”,屆時春耕已結束,人們把牛牽到河邊洗澡,并在牛欄旁插幾根雞毛和鴨毛,說明為牛洗耳恭聽塵,祈禱耕牛平安健壯。
牛在十二生肖里,是體積最大的,和老鼠正成對比,人們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牛體大,毛當然多,所以以“牛毛”喻眾多而細密。古人以竹蒲作畫,以牛拉車載書,有“汗牛充棟”的故事。柳宗元文:“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出汗牛馬。”后人遂把書籍多稱之為“汗牛充棟”,可見牛很早就沾染上了書香。
唐代詩人元稹《生春》詩:“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先“鞭”而后“爭”,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風俗語的兩部曲。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周禮·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后來始終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兩代,非常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后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以致變為民俗語文化的重要標題。
康熙《濟南府志·歲時》:“凡立春前1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東郊。作五辛盤,俗名春盤,飲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戶扮為漁樵耕諸戲劇,結彩為春樓,而市衢小兒,著彩衣,戴鬼面,往來跳舞,亦古人鄉儺之遺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擊土牛者三,謂之鞭春,以示勸農之意焉。為小春牛,遍送縉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所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人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大吉。浙江境內迎春牛的特性是,迎春牛時,先后向春牛即叩頭,拜完,百姓一搖藍而上,將春牛弄碎,然后將搶得的春牛泥帶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又是種繁殖巫術,即通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可以推動牛的繁殖。
牛有四個囊,食下物后能反芻,食量很大,民人譏笑人食量大者為“牛肚”,稱人善飲的為“牛飲”,脾氣大的稱之為“牛脾氣”。稱制止鬧脾氣或遏止說謊者為“扯牛鼻”。稱人行動遲緩如牛為“牛步遲遲”。買妻求草者被諷為“夯牛頭”,即戴假而具以遮羞之意。
牛以愚忠聞名。人們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稱之為“蠢牛”或“飼牛”。古時譏笑胸無點墨者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謂不明話意為“對牛彈琴”。稱毀譽由人為“呼牛呼馬”。正如從《莊子》所云:“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謂之馬。”形容賢愚利鈍不分成“牛驥共宰”。漢書中有“獨念牛衣涕泣時邪”一句,故后人形容貧賤為妻之貧苦情況為“牛衣對泣”。韓愈云:“牛溲、馬勃、敗鼓之皮”,后人遂形容極細微之物著也有用處,所說“牛溲馬勃”。
易星☆網獨家使用,轉載請聯系網管!其他類似文章:
上一篇:屬牛的人的命局和運程及運勢
下一篇:屬牛的人缺陷 屬牛的人嚴重缺陷
最近更新
-
屬牛初五生男生女,子、卯、未時更有福氣
-
屬牛人,哪個年紀桃花運最旺?
-
惹不起的屬牛女 最不喜歡的異性類型是誰?
-
生肖2023年屬牛人12月運勢 2023年屬牛人12月運程如何
-
2023年屬牛人12月運勢及運程詳解
-
生肖牛者2023年12月能否健康 健康運怎么樣
-
2023年12月份屬牛的人怎么樣 12月丑牛運程情況解析
-
2023年12月屬牛人運勢好嗎 2023年屬牛12月運程如何
-
2023年12月生肖牛能否改運 實現財富累積要怎么做
-
2023年12月屬牛的人桃花運好不好 命定的情人是誰
-
2023年12月屬牛的人適合搬家嗎 生肖牛12月搬遷好不好
-
2023年屬牛12月運勢好不好,哪天運程最佳?
-
生肖牛者2023年12月吉祥數字和幸運色 用對讓你旺足一年!
-
2023年12月生肖牛者財運佳嗎
-
2023年屬牛的人12月愛情運分析 感情運具體解析
-
2023年屬牛人12月份運勢 事業運勢會有何發展
-
2023年屬牛人12月運氣好嗎
-
2023年屬牛人12月事業運勢查詢 2023年12月屬牛人事業運程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