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字取名寓意_膏的意思
膏
-
膏拼音 gāo、gào膏五行屬 木
-
膏部首 月膏繁體 膏
-
簡體筆畫 14繁體筆畫 14康熙筆畫 16
- 膏字結構 上下結構
![膏怎么讀](/zidian/10/20231223100730gfl41y2ml01.jpg)
2、膏字取名忌諱與同韻母āo或同聲調陰平的字起名,這樣讀起拗口,沒有節奏感;
3、膏字取名時應該避免與先祖長輩使用相同的字,如果家里先祖輩名字中帶有膏字,晚輩一般都需要避諱用膏字取名。
gāo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gào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膏油。
把毛筆蘸上墨汁在硯臺邊上掭:膏筆。膏墨。
1.脂肪,油;肥肉:焚膏繼晷(guǐ)。
2.糊狀的東西:牙膏。藥膏。
3.中成藥劑型之一。在常溫時為固體、半固體或半流體的制品。可分為內服膏、外貼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
4.肥沃:膏壤。
[gào]1.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的轉動部位上,使潤滑:膏車。
2.把毛筆蘸墨后在硯臺上掭:膏筆。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說文】肥也。【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易·鼎卦】雉膏不食。【晉語】不能爲膏,而祗離咎也。【註】膏,肥也。【又】夫膏?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又【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又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
基本字義
● 膏
gāo ㄍㄠˉ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其它字義
● 膏
gào ㄍㄠˋ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膏油。 把毛筆蘸上墨汁在硯臺邊上掭:膏筆。膏墨。英語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德語 Creme (S)?,Paste (S)?,Salbe (S)
法語 graisse,onctueux
膏鉛 枇杷膏 鷿鵜膏 膏鉛 橙膏 阿芙蓉膏 膏爐 煙膏 膏粱 膏膻
膏腴之壤 病染膏肓 泉石膏肓 刳脂剔膏 敲髓灑膏 膏唇拭舌 擠牙膏 紈绔膏粱 膏粱子弟 摩口膏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