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字取名寓意_采的意思
采
-
采拼音 cǎi、cài采五行屬 火
-
采部首采繁體 埰;採
-
簡體筆畫 8繁體筆畫 11康熙筆畫 7
- 采字結構 上下結構
![采怎么讀](/zidian/08/20231223082407whj0k0z2acl.jpg)
2、采字取名忌諱與同韻母ǎi或同聲調上聲的字起名,這樣讀起拗口,沒有節奏感;
3、采字取名時應該避免與先祖長輩使用相同的字,如果家里先祖輩名字中帶有采字,晚輩一般都需要避諱用采字取名。
cǎi
摘取:采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采
cài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稱“采邑”。
1.摘取:采茶。
2.選取;搜集:采用。采購。采風。
3.挖取(礦藏):采礦。采油。
4.神態;精神:豐采。興高采烈。
[cài]1.〔采邑〕也叫食邑、采地、封地。
2.中國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稅收入,作為卿大夫的俸祿。西周時卿大夫在采邑內享有統治權利并對諸侯承擔義務。秦漢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賦稅撥給受封者,作為其俸祿的“食邑”。
3.歐洲封建君主賞賜給親信、貴族或功臣的領地。
【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說文】捋取也。【詩·周南】采采卷耳。【朱註】采采,非一采也。 又擇也。【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釋文】采,擇也。【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 又采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又物采。【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謂采章物也。 又【魯語】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註】大采,袞職也。少采,黼衣也。 又【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註】符采,玉橫文也。 又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采,官也。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又官也。【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傳】采,事也。馬云:官也。【禮·明堂位】九采之國。【疏】各掌當
● 采
(①—③採)
cǎi ㄘㄞˇ
摘取:采擷。采花。采摘。采制。 開采:采煤。采礦。 選取,取: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購。采寫。 神采,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 采
(埰)
cài ㄘㄞˋ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稱“采邑”。
英語 collect, gather; pick, pluck
德語 Aussehen, Miene, Gesichtsausdruck (S)?,ausw?hlen, anwenden, verwenden (V)?,Bodensch?tze zutage f?rdern, abbauen, gewinnen (V)?,pflücken, abnehmen, zusammenlesen (V, Med)
法語 cueillir,exploiter,recueillir,extraire,fief
釀采 瞅采 采斲 采葵 采擇 采捋 摭采 暉采 簸采 蟠采
采擢薦進 衣不兼采 光采奪目 采光剖璞 干名采譽 博采眾議 兼收并采 精采秀發 采蘭贈芍 想望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