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字取名寓意_衡的意思
衡
-
衡拼音 héng衡五行屬 土
-
衡部首 行衡繁體 衡
-
簡體筆畫 16繁體筆畫 16康熙筆畫 16
- 衡字結(jié)構(gòu) 左中右結(jié)構(gòu)
![衡怎么讀](/zidian/06/20231223064950vbs0z5yjprz.jpg)
2、衡字取名忌諱與同韻母éng或同聲調(diào)陽平的字起名,這樣讀起拗口,沒有節(jié)奏感;
3、衡字取名時應(yīng)該避免與先祖長輩使用相同的字,如果家里先祖輩名字中帶有衡字,晚輩一般都需要避諱用衡字取名。
héng
秤桿,泛指秤:衡器。衡鏡(借指辨別是非善惡的標(biāo)準(zhǔn))。衡鑒(衡鏡)。
稱量:衡鈞(借指執(zhí)掌國政之權(quán))。
反復(fù)思索做出決定,比較評定:權(quán)衡。衡情度理。
平,對等:平衡。均衡。
指北斗星:衡漢(北斗星和銀河)。
古同“橫”,縱橫。
1.秤桿。泛指稱重量的器具。
2.稱量(liáng):衡其輕重。
3.衡量:衡其得失。
4.古又同“橫(héng)”。
〔古文〕【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何庚切,?音行。【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前漢·律歷志】衡,平也。所以任權(quán)而均物,平輕重也。【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又【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yùn)轉(zhuǎn)者。【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又樓殿邊欄楯也。【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又勺柄,龍頭也。【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又眉目之閒也。【蔡邕·釋誨】揚(yáng)衡含笑。【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又斗之中央也。【前漢·天文志】衡殷南斗。 又橫也。【前漢·?法志】合縱連衡。【師古曰】戰(zhàn)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wèi)縱,秦國爲(wèi)衡。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wèi)衡也。 又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shè)其楅衡。 又【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又維持冠者曰衡。【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又掌山林者謂之衡。【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又阿衡,官名。【書·太甲
基本字義
● 衡
héng ㄏㄥˊ
秤桿,泛指秤:衡器。衡鏡(借指辨別是非善惡的標(biāo)準(zhǔn))。衡鑒(衡鏡)。 稱量:衡鈞(借指執(zhí)掌國政之權(quán))。 反復(fù)思索做出決定,比較評定:權(quán)衡。衡情度理。 平,對等:平衡。均衡。 指北斗星:衡漢(北斗星和銀河)。 古同“橫”,縱橫。英語 measure, weigh, judge, consider
德語 abw?gen, w?gen ,Bedeutung, Gewicht (S)?,Heng (Eig, Fam)
法語 balance,appareil de pesage,peser,mesurer
衡漢 阬衡 衡嶠 嵩衡 衡從 衡計 連衡 璣衡 衡笄 制衡
匡衡鑿壁 衡慮困心 衡短論長 衡石程書 負(fù)衡據(jù)鼎 持衡擁璇 蚌鷸爭衡 鑒空衡平 掊斗折衡 盱衡厲色